“言论自由”,我们还有吗?
原文:“言论自由”,我们还有吗? 作者:步啦啦
最近各个平台shan评、wu嘴的情况发生的有点多,好多人都有点失望:这还是那个文化极具包容性的中国吗?我们还有言论自由吗?
其实我不太能理解这种悲观的念头,因为在我看来,至少从大方向上,我们的网络言论环境是逐渐趋好的。
当然,其实我真正使用网络也就十几年的事,之前的不说了,这十几年里,还是感觉网络和网民一直在飞速进步的。
既然很多人在问,今天就聊聊我眼中的言论自由。
一、什么是言论自由?
在看来,所谓言论自由,就是在某些特定场合可以自由发表本人意愿的言论,也可以自由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为什么要有特定场合、本人意愿这些限定词呢?
因为我觉得,只有边界内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
那些漫天胡地要求什么都自由的想法,本身就有问题。
1.特定内容
比如说,以下内容就不适合任何自由:
fandong/fandang反人类反科学不爱国的
故意进行错误科普而误导别人的
言语攻击无理谩骂别人的
其他的我暂时也想不到,就这些吧,完全不适合在任何场合拥有所谓的“自由”的权利。
因为我觉得,自由,一定是建立在不会伤害别人的基础上。
2.特定场合
比如未经别人同意不能在公开的网络上发布别人的隐私,很多人都没有这种意识。
但实际上,我们在跟别人通过一些APP进行聊天的时候,骂骂郭嘉骂骂社会,都是很普遍的现象,没有任何人会注意到。
这些舆情难道监测不到吗?
肯定是监测到的,只不过在私域里讨论记录,舆情机构懒得理会而已。
但是如果同类言论发布在公开平台上,那么被删除、被疯号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很多人总是分不清公域环境和私域环境,适合在私域环境讨论的放到公域环境里,就很容易成为自己的把柄。
而且,很多人也不知道,我们在网上发的任何一张图片和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都可以被一些技术人员获取到,哪怕删除都能被修复。
同样地,有一点也需要被注意,我们要对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负责任,无论是现实里还是网络上。
所以整体上来讲,如果我们可以在网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特定的内容发布在合适的场合,这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明确地谈言论自由。
当然了,这里不讨论言论本身涉zui的情况,比如有人的私域言论涉及weifa,或者可能成为呈堂证据,那么这时候私域内容被公布应该是不受法律制裁或者道德谴责的。我记得有律师说过,如果有知友了解,可以补充一下。
二、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言论没有那么自由了?
很多人觉得失去自由,都是从最近才开始的,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最近我才关注,另一方面也是最近平台事多。
但是我们要理清一个事实:言论自由的度是国家在把控,不是平台在把控。把平台控制言论的锅安置在国家的头上,这就太不地道了。
我们想一下,很多时候,一些内容无法发出来,或者是发出来被消灭掉,都有可能是平台为了自己而去做的。
因为我国明确规定,所有在各开放平台发布的内容,无论是平台自己发布,还是平台的用户发布,平台都负有相应的责任。
于是为了自保,平台只能以更苛刻的标准去对待内容发布者。
这是平台的问题,不是国家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纵观近十几年来的情况可以发现,十年前不让讨论的内容,现在很多都已经不再是禁忌词,不再是大家讳莫如深的内容了。
举个我个人的例子,12年附近使用QQ,很多内容发完了之后自己能看见,别人看不见,就是触碰了相应的关键词,还是在私域空间。
但是现在私域空间里的聊天,我除非因为是懒而使用缩写,否则几乎所有有关国家的、被feng杀的等各种原因不能在公域里说的,私域里都可以打出来,都可以说。
另外,国家近几年开始重视网络环境,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不够成熟的规范来约束平台。
那么平台严格约束网友,那么国家的约束算不算过度限制呢?
不是的,我个人觉得,其实是前几年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和行业并没有及时出具相应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导致平台和网友出现大量翻车事故,对平台和网友其实都不利好。
也就是说,我们有时候觉得是受到约束了,但实际上,只是走向管理化和规范性了。
三、为什么会对言论进行约束?
很多人以为约束言论是因为损害了谁的利益,或者碰触到郭嘉红线,或者是资本在保护被言论冲击的人。
实际上并不一定。
我前面说了,在互联网上发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有心人利用,都有可能被别人传播到不应该被放置的环境里进行讨论,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互联网平台无论是私域还是公域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被别人利用的武器,都有可能是未来别人捅向自己的刀子,甚至都有可能被恶意曲解、被断章取义来伤害我们。
所以,国家的行为很多时候,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我们的国家,在很多事情的层面上,都在为切实的人民和更多的角度去考虑,但是并不会把这些应尽的责任宣之与众,这往往会导致国家和关方做了好事但同时也背了很多锅。
如果能明白以上这些点,我想很多人就能理解国家和平台的一些做法。
有时候,约束是为了活着,是为了保护更多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发表更多的言论,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更多不同的方面。
而且,想想很多平台,确实是删除了关键词和相关内容,但是你使用拼音或者同音词代替的时候,不是也可以通过吗?
这本身就是国家的放开和平台的保护。
四、如何更好地达成言论自由?
前面说了很多了,既然想要言论自由,我们一定要明白言论自由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两点:
1.可以放心讨论
这个还是要建立在特定内容和特定场合的基础上。
这就好比请一个专业体育运动员解说一场明星娱乐赛,运动员说,啊这个动作不标准,这个人连行业常识都不懂,这不是触犯众怒吗?
知道是娱乐赛,且不是专业运动员,那就放宽要求,让大家开开心心玩个综艺就行了。
或者有一个讨论母婴相关的平台,有人跑进来说你们就知道家长里短孩子今天吃什么拉什么,怎么不关心中美贸易中法关系。这就很离谱了。
举的例子有点扯,但是如果把这样的例子的离谱程度缩小一下,可能就是很多人触到别人的界限了。
平台内容也是一样,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尊重,是非常OK的事情,但是尽量别触碰平台或者不同场合的禁忌点。
比如有人哇哇哇讲一堆自己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有人觉得跟自己意见相左就来举报,这就违反了“尊重”的规则,既然是言论自由,自然既需要自己抒发和表达自己的言论,也要接受相左的内容出现,能够倾听别人的想法。
只有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更多不同的层面,才能帮助我们达打开思维,获得更多想要的信息。
但同时也不能发表fandang反人类之类的禁忌点,那就是自己蹦跶着向si了。
2.言论自由的目的
我们需要言论自由,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是,希望表达言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比如我要诉说一个人的zui名,那我肯定要说出来才能让别人知道。
但是如果我发不出来,那么言论自由失去的就是其重要的作用了。
这个看起来没问题,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或者说很多人被误导的一点是,言论的自由没有被使用在正确的渠道上,因此才发挥不了自己的作用。
以举报为例,现在我国各大dangzheng机关单位、各大开放平台都有的都有非常显眼的举报通道,这里才是举报的正确渠道。
如果只是在公开平台发布信息而不是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举报,那么一方面平台或单位不一定看到这些言论,另外他们也没有义务去查证举报通道之外的信息。
大家之所以习惯在开放平台进行举报,一方面是觉得举报通道反馈时间太久且不一定起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许多公开平台简直成为报案平台,大家都习惯把某一件事通过舆论发酵成比较大的社会舆论事件,然后倒逼单位或平台出手。
其实这样根本不合适,一方面会降低单位或平台的公信力,另一方面,也会让更多人忽略正确的举报通道和方式。
以我目前跟很多zf机关打交道的经历来看,我之前写的诸多建议信或者打的投诉电话,都会有专门的人来回复,通过我发起的建议渠道直接回复或者通过打电话跟我解释和征求意见,时间上可能慢很多,但是态度非常好,有的还会建议我下次举报的时候要怎么做更有效。
所以,别人云亦云地认为有冤无处说或者不能说,这些很多时候是因为无知引起的。
找对方向和方式,才能更自由且有效地表达言论。
总的来说,在当下我很多文章没了、许多人为我叫屈的时候,我依然要说,言论自由真的一直存在且一直在向好的道路上前进。
别轻易给郭嘉扣黑锅,别轻易被别人洗nao,也多了解一些被限制的原因和结果,更别因为一件小事而轻易对所有都失望。
不值得,更没必要。
我们站在更宽广、更全面的角度去看待,才能看的更明白。